中国动漫外包: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国内价值链
来源:《中国服务外包》杂志 2013年第4期 总第39期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对外承接动漫外包开启了中国动漫制作的市场化进程,并且迄今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主要盈利来源。2011年,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已达26万分钟,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动漫生产国,但是,由于全行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和盈利模式,除极少数经营较好的企业和作品外,国内的动漫原创运营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要么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生存,要么走以外包养原创的路子。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企业选择外包模式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由产业发展阶段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对处于起步中、尚不强大的中国动画企业。动画服务外包不仅为发包方带来巨大利益,也为接包方提高自身的创意、管理、技术等提供了空间,动画加工企业可以借此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和市场管道,有利于提升我国动画制作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加速我国动画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当前,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动漫外包发展进入调整转型期,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必须借助于多年外包业已形成的庞大制作能力,积极完善产业生态环,加快国内价值链的构建步伐。

       

  制定产业政策目标

  对于外包业务的质疑始终存在。对外开放初期针对上海美影厂承接日本动画加工业务,有人认为,外包加工是国内动画制作与国际接轨的好途径,应该积极拓展对外加工业务;反对者认为,作为中国唯一的美术电影制片厂,堂堂上海美影厂沦为国外廉价加工的“外包工”,有失体面;也有人担心,对外承接加工业务会使国产动画片生产日益萎缩。此后,此类争论伴随产业发展的全部历程,至今仍在产生重要影响。

  从理论推理看,动画是科学、艺术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结合,其制作流程经生产分割被安置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与制造业国际分工原理相似,在开放条件下,每个国家在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主要由其比较优势决定,时至今日,与动漫强国相比,数量丰裕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仍是我国最主要的优势所在。因此,对外动画加工仍是我国动画制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阶段决定的。我们还可以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做更具体的分析,根据业界人士的看法,由于动漫行业的特殊性,难以与通常意义上制造业的微笑曲线相比,利润高度集中于创意开发和市场运作,中期制作获利更少,在这种情形下,做高水平原创作品是所有动漫人的梦想。但是,动漫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风险大、回收周期长,由于在创业早期缺乏各方面的积累,大部分中国动漫企业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耗资巨大的一部原创动画片,很可能以很低的价格送到电视台去播出,而衍生产业在盗版横行的情况下,也经营惨淡。做外包则可以有稳定的现金流,首先保证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动漫企业大多选择从外包开始。归根结蒂,选择外包还是原创战略,是在现有内外部约束条件下,二者竞争的结果,企业比政府和学者们更清楚,哪一种战略对自己更有利。众多微观企业的自主选择表现在宏观层面就出现“外包占主导”现象。因此,尽管诚如前文所分析和反对者所指出的,外包对于发展原创作品也有不利的一面,但“外包”还是“原创”为主导并非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另一方面,从实践看,亚洲各国的动画产业无一不起步于海外加工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以海外加工为主导绝非中国特例。即使已成长为动画强国的日本和韩国也是先从大规模承接国外外包加工业务逐步成长为高水平外包承接国进而才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动漫产业,甚至至今仍是全球高端动漫加工的重要承接地。日本动漫的发展史已有数十年,而美国则上百年,具体到中国,真正市场化的时间不到二十年,真正引起关注不过短短几年内的事,而能够快速跃升为动漫制作第一大国,与大量承接对外业务,积累了庞大的加工制作能力是分不开的;尽管外包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但还是为我国动漫产业培养了最优秀的一批人才。简言之,对于“外包占主导”应以动态的眼光来看,不仅是一种现象和发展战略,更是一个发展过程,在我国现有动漫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退一步说,哪怕将来中国跻身动漫强国,只要动漫产业的全球分工模式不改变,只要各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仍在,动漫外包就会长期存在。日本和韩国仍是全球高端动漫加工承接基地就是有力的明证。韩国政府的多种做法值得借鉴,鼓励国产动漫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外加工。为应对外包加工行业的激烈竞争,韩国成立了海外加工协会,对外统一自己的行业形象和加工价格,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对内协调加工成本携手提高加工质量。反观中国,由于外包行业标准缺失,竞争失序,多年来难以实现向高端加工转型,而低端业务又遭遇印度、越南等更低成本地区的激烈竞争。现有政策漠视外包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试图跨越外包而直接做原创,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很可能事与愿违,反倒干扰了产业正常发展进程。正确的产业政策目标是在稳定和提升现有外包能力的基础上,一方面鼓励外包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型,为本土作品制作与发行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外包向高端加工业务转型,推动我国向高质量外包加工基地的转型。

  慎重选择产业政策执行方式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经济学领域最古老、争议最大的命题之一。

  从理论推理看,对于产业政策的质疑主要源于政府是否具备制定和执行合意产业政策的动机和能力,科斯在评价亚当·斯密对于政府活动的观点时指出,政府既缺少管理经济体系的知识,也缺少出色工作的动机,通常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指出,即使存在市场失灵,推行产业政策的成本是否低于市场机制调整的成本也令人生疑。

  为尽量规避上述问题,产业政策的执行应慎之又慎,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将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则交由市场解决。例如,针对外包可能会因相对较高的收入造成部分原创人才的流失、高度模式化的流水线式操作不利于培养动画人才的原创能力和整体驾御能力等等不利影响,就属于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假以时日,绝大多数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由市场竞争机制自行完成,产业政策强行进入,不但具有更高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扰乱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在整体产业无法靠原创生存的情况下,恶化外包环境。现有产业政策中,减税政策广受业界好评,原因就在于这一政策对市场运行机制干扰最少,而且实施成本较低,企业受惠明显。

  但是,这一政策亟待改善之处在于应将外包企业囊括在内,以普惠方式施行。总之,应慎重选择产业政策的执行方式,应以对市场干扰最少、尽量低的成本为原则。

  完善动漫外包发展环境

  与通常意义上的制造业相比,动漫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其产业链组织模式和分工协作方式复杂程度更高,对于规制、法律、金融制度安排、文化价值系统等软性基础设施有更高要求,且必须以更加规范的合约执行环境为基础。这部分正是政府职责所在。

  此外,成熟发达的中介组织在协调和规范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政府应着力培育中介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并保持其独立性。

  资料链接:
  中国动漫产业外包的三大模式

  在我国,根据动漫加工业务的来源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运作模式,我们称之为企业外离岸接包、企业内离岸接包、国内企业接包。这三种模式的产业链组织形式和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企业外离岸接包

  欧美动漫加工业务多以这种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欧美动漫公司将动漫制作业务外包给国内的动漫制作公司,这些承接公司主要是在内地设点的台资和港资企业,前者以宏广、鸿鹰为代表,后者以翡翠、安利为代表。由于早期国产片主要受欧美风格影响,与其造型简单、动作复杂的作画风格非常吻合。因此,欧美国家在中国的动画加工设置了执行导演、原画、修型等职位,涵盖了动画中期制作的所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这种全产业链模式有利于国内做原创,近几年国内反响较好、质量较高的几部原创作品例如《宝莲灯》、《梁祝》、《哪咤传奇》等以美式风格居多。

  (二)企业内离岸接包

  选择此种方式的主要是日本公司,在这种模式下,国外动漫公司直接在内地建立独资企业,雇用当地人员为其做动画加工,负责承接母公司制作业务,如杭州飞龙、北京写乐都是专门为日本母公司做加工业务的日资企业。与欧美动漫制作风格不同,日本动画的特点是人物造型复杂、动作相对简单,日本在中国的动画加工主要是动画(指画出关键动作中的过渡动作)、上色等环节,关键部分又都是企业内发包,本土企业只能接触到部分技术密集度较低的制作环节,对于通过承接日本动画转型原创增加了难度。

  (三)国内接包

  即承接国内动漫加工业务。前两种都属于对外加工业务,最后一种属于为国内动漫公司代工。以往这种模式非常少,随着国内原创动漫制作数量迅速攀升,来自国内代工收入已逐渐超过国外代工收入。目前看,由于我国原创动漫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包业务要求和价格不高,国内代工在技术水准和加工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外代工业务,可以预见,随着国内高质量原创作品的增加和更多企业竞争国内代工业务,国内代工水平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国内动漫产业形成成熟的生产制作网络。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外业务萎缩将是大势所趋,国内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本文链接:http://www.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30603/1842.html 点击复制链接